節錄自『江峰的幸福學分班』
追求享樂是人的天性。但是「適度」玩樂或「沈迷」享樂該如何拿捏?
孩子為何會「沈迷」於玩樂?容易對玩樂沈迷的特質有哪些?
容許孩子對玩樂執著,過度滿足孩子的慾望,易使孩子缺乏成就動力?
教導孩子學習自我管理與負責。
笛飛兒兒童教育機構 講師 鍾佳蓉提供了一些方向:
1.追求享樂是人的天性。但是「適度」玩樂或「沈迷」享樂該如何拿捏?
現今社會的生活水準提升,許多人在衣食無虞的情況下,追求更高的愉悅與享受。
一旦短暫玩樂的目標達到,趣味、歡樂不再,有的人會進一步的追尋更多的歡樂或更高層級的享受。不僅僅是大
人,孩子也可能有相同的行為展現。但是若將生活的目標與重心都放在對玩樂的追求,可能造成日常生活功能受
到影響,甚至延滯個人的成長。
2.孩子為何會「沈迷」於玩樂?容易對玩樂沈迷的特質有哪些?
孩子在遊戲或玩樂時,最先感受到的是輕鬆、愉快的情緒,隨著遊戲行為的熟練,孩子在多次玩樂後,可能進而
產生對遊戲的控制感,或成就感,若是孩子在日常生活的其他面向中,容易遭遇挫折或無力感,就更有可能驅使
孩子追求玩樂所回饋的正向感受。
3.容許孩子對玩樂執著,過度滿足孩子的慾望,易使孩子缺乏成就動力。
父母過度的尊重與優渥的物質提供,常讓孩子不用吹灰之力,即可獲得高度的滿足與歡樂。在學習成長的過程
中,孩子的自我肯定與要求若全都來自父母的物質的供應與對玩樂的容許,久而久之,將可能弱化孩子的成就動
機,導致孩子不在意自己的表現,自我要求低落。
4.教導孩子學習自我管理與負責
一、除了基本生理需求外,請爸爸媽媽試著延緩滿足孩子的其他要求;
二、當孩子對父母有期待與要求時,讓孩子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期望,以及說明能夠達到期望的理由與標準。
三、在孩子獲得滿足的同時,父母引導孩子再次重申與溫習現在能夠滿足期望的原因。清楚地讓孩子知道,他所
得到的美好結果,是用自己的努力與汗水換來的。
- Jul 14 Tue 2009 16:13
孩子「沉迷」於玩樂(民視幸福學分班)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